字荫甫,自号曲园居士,浙江省德清县城关乡南埭村人。清末著名学者、文学家、经学家、古文字学家、书法家。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,章太炎、吴昌硕、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。清道光三十年(1850年)进士,曾任翰林院编修。
生于浙江省德清县东郊南埭村(今乾元镇金火村),是时他的父亲俞鸿渐在京任职。四岁以后,因南埭鄙乡难以从师读书,他乃随母亲姚太夫人和哥哥俞林到母家杭州临平求学,从故乡出走。从此踏上与父业相袭的道路,考进士,入翰林。苏州曲园主人。
俞氏是德清的望族,自元末俞希贤迁居德清,先世多隐于农,故谱牒不著。至清乾隆间俞廷镳(字昌时)及其子俞鸿渐(字依伯)只现三位闻人,俞樾是第四位。俞家虽多次迁寓,但俞樾每以德清俞氏自居,后来他亲制了三枚印文,曰“德清俞氏”、“乌巾山舍”、“南埭村民”,又几番在诗中语“吾邑乌巾山”,以示不忘德清故里及出生地。今德清县南埭村尚存俞樾晚年主持修造之“四仙桥”,盖桥建时他预感自己不日也将仙去,乃以“四仙”命名,四仙者,曰其远祖、祖父、父亲及他本人,并有桥联在桥的南侧:“双桨泛轻舟,绿水潆洄南北埭;一条横约略,青鞍安稳往来人。”另桥北侧亦有联。
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,放任河南学政,被御史曹登庸劾奏“试题割裂经义”,因而罢官。遂移居苏州,潜心学术达40余载。治学以经学为主,旁及诸子学、史学、训诂学,乃至戏曲、诗词、小说、书法等,可谓博大精深。海内及日本、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,尊之为朴学大师。所著凡五百余卷,称《春在堂全书》。除《群经平议》五十卷、《诸子平议》五十卷、《茶香室经说》十六卷、《古书疑义举例》七卷外,其《第一楼丛书》三十卷、《曲园俞楼杂纂》共百卷。《清史稿》有传。《清史稿·列传二百六十九》《清代七百名人传》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等书中有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