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费氏十三世费曰柱生三子:连荣,光荣,增荣。因与大炮楼村的李家交好,被李家人轧(ga)乎,来到了大炮楼。
传说费家刚来的时候,和李家人一个锅里摸勺子。李家是“有一口饭也要分着吃,有我吃的,就有你们吃的。”李家还送给费家几亩耕地,一片河崖场子。有了李家的鼎力相助,费家兄弟很快落地扎根。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李家能把土地赠送给费家兄弟,对李家来说也是件大事。李家祖上担心百年之后儿孙反悔引起分争,又干脆和费家签立了土地买卖契约。其实契约是假的,是为了掩人耳目,让两姓情谊长存。并立誓:“同甘共苦,互相帮助,共同发展。看谁发展的人口多,日子过得更好!”可以相见,李家祖先德厚情真,说话算数。几百年来,两姓和睦相处,亲如一家。李家人秉承了祖上的美德,做人厚道,世风代代相传。至今李家在大炮楼村是一个大姓,户数多人口也多。邻里相处和睦,从无纷争。
李家送给的耕地,解决了费家人的吃饭问题。那片河崖场子成了费家的经济来源。河崖场子位于南河崖的东头,背靠东山面向小窑村,人称下河。又因离村远,人迹罕至,致地水淤肥足,蘆苇长势茂密,树木参天。各种蚂蚱如“䗳䗳山”,“花脖子”,“稍母角”成群结队,又大又肥,无人捉拿。各色奇鸟异兽,竞相鸣叫,婉转动听。在孩提时代,想进去捉蚂蚱捉鸟儿,终因林深凶险怕被狼刁,只能站在河边望洋兴叹!
当年,这片河崖场子使费家很快起家。木材盖房子上梁,做檩条,做门窗。打车桩子,做农具,家具,桌椅条凳,一应用具,无处不用。蘆苇编织蓆子,编苇笠。还可以盖房当屋笆。河崖场子是自然生长,不需投入。生生不息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
有了耕地和河崖场子,费家的日子就稳实了。
姓氏用字:
鸿:实际多用“洪”字,为简单,也用“红”。
聿:实际多用“日”字,鲜用“聿”。
兆:也用“交”。